原创 对话悟空出行创始人胡显河:自动驾驶的广泛运用至少是十年之后     DATE: 2024-05-21 03:58:36

原标题:对话悟空出行创始人胡显河 :自动驾驶的原创用至广泛运用至少是十年之后

原创            对话悟空出行创始人胡显河:自动驾驶的广泛运用至少是十年之后

作为新兴业态 ,自动驾驶一直饱受争议 ,对话的广近期争议更是悟空如火如荼 。一边是出行创始蔚来“自动辅助驾驶”遭遇车祸身亡事件带来的信任危机,一边是人胡相关部门答复函对其市场潜力的肯定。自动驾驶路在何方、显河2021年澳门正版资料大全自动驾驶发展现状如何 、自动之后自动驾驶对出行行业影响几何,驾驶再次成为了社会公众津津乐道的泛运话题 。近日,少年搜狐财经《未来商势力》栏目对话悟空出行创始人胡显河,原创用至就自动驾驶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对话的广

原创            对话悟空出行创始人胡显河:自动驾驶的广泛运用至少是十年之后

《未来商势力》对话胡显河

原创            对话悟空出行创始人胡显河:自动驾驶的广泛运用至少是十年之后

在汽车行业深耕了十几春秋的悟空胡显河 ,2014年抓住移动互联网为出行行业带来的出行创始发展机遇 ,联合几位好友独创B2P模式 ,人胡以悟空租车平台为基础,整合中小租车公司,踏进了投资人当初并不看好的红海市场,并在三年时间内不断优化平台模式 ,将B2P升级为S2B2C模式,完成五轮融资 ,使悟空出行成为了汽车租赁行业的头部企业。

关于自动驾驶的发展前景,胡显河的态度和观点十分明确 。虽然自动驾驶已经在局部范围内测试上路 ,一肖一码100%中奖澳门但是我国的交通环境和法律法规还无法适应自动驾驶的大规模应用。他对于自动驾驶被广泛应用于出行领域的时间判定是2030年之后 。

胡显河表示 ,自动驾驶一旦被广泛应用于出行行业 ,将加速汽车企业和出行服务平台的深度融合 ,从而推进“车即服务”时代的到来,在这一个背景之下,打车和互联网租车都会殊途同归 。

在新能源车与汽车租赁的合作方面 ,胡显河认真而严肃地说道 。“因为新能源车更新换代太快 ,它的残值目前在市场上并没有明确而统一的定价,以至于租赁公司不敢轻易批量使用新能源车。”

本期嘉宾 :悟空出行创始人兼CEO 胡显河

以下为搜狐财经《未来商势力》与胡显河的采访精编:

搜狐财经:悟空出行选择2014年入局出行行业的市场考量是什么?

胡显河 :创立悟空出行是我第一次创业 ,我当时对各方因素都进行了考察与衡量 ,关于市场我主要考虑的是以下两方面 。

最核心的是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的评估 。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看 ,衣食住行一直贯穿着老百姓的生活,出行用车于百姓而言就是刚需,市场需求十分巨大  。2014年,出行用车需求尚未爆发 ,还处于早期阶段,资料大全免费资料很明显的点就是当时中国的驾驶员大概有2-3亿 ,但是租车的用户少之又少,甚至不足一千万,这就意味着租车市场潜力巨大。

从供给的层面看,当时市场供给状况很差,中国租车行业并没有真正的头部企业,做得比较好的企业当时有神州和一嗨 ,但是它们的规模并不大 ,神州当时拥有5万多辆车源,一嗨大概只有一万辆 ,剩下的租车公司全国大概有几万家 ,但是规模都不大,对比国外几十万的市场规模,中国的市场供给明显不足。

虽然需求潜力巨大 ,但是国内市场供给不足  ,供需不对应的现象十分明显,所以我觉得出行用车市场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搜狐财经:除了市场供需关系,您还有考虑过其他因素吗?

胡显河 :从微观层面看,汽车产业链能量巨大,中国百万亿级的汽车产业链都有可能为出行用车提供延伸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

当时促使我入局出行行业另一个契机是移动互联网 。2014年,移动互联网正在深度的改变着很多行业,但是对出行用车行业的改变并不是很明显,所以我认为互联网对租车行业来说,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机会。

搜狐财经 :互联网租车行业当前的竞争现状如何  ,是否已经迎来市场蓝海?

胡显河 :在我看来,出行行业一直都处于红海阶段 ,因为这一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在中国很少会有蓝海行业 ,虽然我们的人口基数很大 ,各方需求很旺盛 ,但是各行业也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出行行业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

2014年,以神州、一嗨为代表的B2C模式已经深耕网络租车市场多年,并且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 。悟空出行作为后来者,很难在B2C模式上取得竞争优势,所以悟空出行开创了B2P模式,以求生存发展 。

此后便是私家车共享平台依托资本优势野蛮成长,仅P2P模式下的市场融资数额就达十几亿,该模式下的竞争企业也达到了300多家 ,这一阶段涌现了很多新兴的网络租车平台 ,但是也有不少租车企业在这场拉锯战中退出了舞台 。

2017年共享自行车热度攀升,许多出行企业认为共享模式下的汽车市场发展空间更大,资本纷纷加码共享汽车(也叫分时租车)市场争夺客户 ,但是不到三年的时间共享汽车品牌都在逐渐萎缩的市场环境下  ,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 。

搜狐财经 :既然知道这是一片红海 ,当初为什么还会选择入局呢 ?

胡显河 :我认为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出行行业一直都会处于红海阶段,不管是模式竞争,还是同模式下不同企业的竞争,出行行业的竞争都很激烈  。

但是我觉得存在竞争很正常 ,倘若一个行业没有竞争对手  ,那么我们就应该认真思考这个行业是否还存在真正的需求与市场潜力 。一般来说 ,只要需求很大,市场潜力很大,就会有不同的企业涌进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从竞争中脱颖而出 。

搜狐财经:新能源车会给共享出行模式带来哪些机遇呢?

胡显河 :新能源车是汽车产业以及出行产业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未来一定是新能源车的天下 。从出行用车市场现状看来 ,新能源车已经在打车行业进行了深度渗透,譬如目前在大多数城市的网约车中,新能源车已经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比例。

相较于即时出行 ,新能源车在租车领域的渗透速度相对慢一些 ,但是新能源车在租车领域被广泛应用也是必然趋势  。目前就能看到 ,新能源车的发展为租车行业带来了大量的深度试驾需求。

新能源车和移动手机很相似,它们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对新能源车的购买意愿相对较弱 ,因此新能源车也为租车行业以租换购的场景提供了大量的机会 。

搜狐财经 :新能源车有可能带来出行成本的降低吗 ?

胡显河 :对于出行行业来说,新能源车能够显著的降低出行用车的成本。首先电费比燃油费用便宜很多 ,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出行用车的动力成本 ,其次新能源车的构造简单 ,倘若未来电池技术 、换电技术再进一步的话 ,新能源车的用车成本也会有一定幅度的降低 。

搜狐财经:目前新能源车在出行行业的应用存在哪些问题?

胡显河  :目前比较明显的问题是新能源车的残值不确定,从而影响到出行企业投资的确定性  。因为新能源车更新换代太快,它的残值目前在市场上并没有明确而统一的定价 ,以至于租赁公司不敢轻易批量使用新能源车 。

对租赁公司来说 ,购车或租车用于运营都是投资,投资的要求就是尽可能地保证投资回报的确定性 ,然而由于残值定价问题,投资新能源车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从而降低了租赁公司对新能源车的使用意愿。

另一方面是用户层面的问题 ,由于大量用户对新能源车的了解并不充分,他们在用车方面还存在行车里程短、充电不方便的担忧 ,所以新能源车的使用目前还没有普及开来 。

搜狐财经:在出行行业领域 ,自动驾驶的未来发展前景怎么样呢 ?

胡显河  :目前自动驾驶已经在局部范围内测试上路,但是对于自动驾驶在出行领域大规模应用的时间,我的判断是十年以上,也就是2030年之后,在这个时间之前,大多都是小范围的尝试,还无法做到大量普及 。

自动驾驶不但对车辆本身的要求高 ,对交通的配套设施、法律法规的要求更为严格。目前国内整个交通环境配套设施,包括立法规定都还无法适应自动驾驶的快速发展,从这一层面看,自动驾驶被推广仍然需要一定的缓冲时间 。

而且自动驾驶目前还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道德困境——出了事 ,保护谁?实际上自动驾驶的本质就是让机器做决策,机器做决策就涉及到道德判断,这是一个巨大的伦理问题,在这个争议没有统一定论之前 ,自动驾驶也无法被推广使用。

搜狐财经:您所指的小范围尝试包括哪些场景 ?

胡显河:在我看来,自动驾驶最先被广泛应用的场景,可能是一些具有固定线路的封闭体系 ,例如景区观光路线、具有固定线路的物流车、公交车。与前者相比 ,具有随意性的即时出行 、个人出行场景对自动驾驶的要求更高、更复杂 ,因此需要更长的适应时间。

但是自动驾驶和新能源车一样,是一个非常确定的发展趋势,被广泛使用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

搜狐财经:长期来看,自动驾驶对出行行业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胡显河 :从出行用车的最高境界看,自动驾驶将助力“车即服务”时代的到来 。车即服务的理念就是实体产品——车,不再是一项资产 ,而是转变成为一种服务。在未来 ,随着用户行为习惯的变化以及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 ,越来越多的用户对持有车辆的诉求会大大降低 ,绝大部分用户将会选择汽车的使用权 ,而不是拥有权 。

在这种趋势之下 ,汽车企业和出行用车平台将会逐步走向融合 ,车企选择某个特定的出行平台做服务融合,而出行平台也会选择特定的、合适的厂家进行上下游产业融合 。

到时候,出行用车对用户而言,就是选择成为哪一个移动出行平台的会员 。

搜狐财经:自动驾驶助推“车即服务”的具体逻辑是什么?

胡显河:“车即服务”背后的一个支撑就是自动驾驶趋势,因为现在租车和打车的最大差别就是有没有驾驶员,未来自动驾驶一旦被广泛 、大规模地应用于出行行业,驾驶员这个角色就会不复存在 ,出行行业也就不会有打车和租车的区分 ,网约车和网络租车都会殊途同归,各平台只是提供约车、还车 、打理车辆等服务 。

实际上,目前已经有很多汽车制造商将移动出行作为它们的最高战略 ,并不断的往移动出行方向转型。

【未来商势力】讲述创始人的创业故事和方法论 ,如有意投稿或联系现场报道 、访谈、节目合作事宜,请发邮件至zhikucaijing@sohu.com】返回搜狐 ,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